強颱東北季風共伴效應 北部嚴防大雨灌
聯合報╱記者楊正敏/台北報導
2008.09.28 03:07 am
 

中央氣象局預報中心主任吳德榮說,從衛星雲圖觀察,薔蜜颱風與東北季風的確產生共伴效應。過去共伴效應最明顯的颱風應屬民國七十六年的琳恩颱風,當時造成北部一片水鄉澤國,台北南港、松山、內湖及汐止一帶淹水嚴重。

雨大 時間又持久

吳德榮解釋,颱風和東北季風是兩個性質差異極大的系統,東北季風空氣冷;颱風的空氣濕暖,當東北季風增強時,台灣的北部、東北部會降雨,若又遇到颱風的環流,就會產生共伴效應,降雨不但強度增加,還會持續降雨,尤其以北部地區最為明顯。他說,琳恩颱風中心當時從巴士海峽通過,但降雨卻在離颱風中心很遠的北部,就是因為共伴效應明顯,帶來驚人雨量。

象神 死傷很慘重

另外,民國八十九年的象神颱風,也是因颱風外圍環流及鋒面雙重影響,降下豪雨,造成台北汐止、台北市、基隆及宜蘭部分地區嚴重積水,死傷也很慘重。今年九月連續三個颱風,都是假日造訪,打亂許多民眾計畫,還賺不到颱風假。吳德榮說,九月連三颱的情形並不多見,但也沒創下紀錄,再加上颱風形成有周期性,才會都是周末假日影響台灣的天氣。根據氣象局的資料,民國九十四年九月生成三個颱風外,還有一個是從八月一直吹到九月。

秋颱 九月趕業績

今年七、八月颱風形成數較少,反而到九月拚命趕業績,吳德榮認為,這是反聖嬰的後遺症。

他說,反聖嬰現象出現時,中太平洋的海溫偏低,現在雖然已經恢復正常,但這塊颱風產量最大的地區,卻因前一年反聖嬰的影響,產量銳減外,形成的時間也往後延,使得颱風反而多擠在東經一百四十度以西相對較暖的海域形成,離台灣很近,台灣的「中獎率」就高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