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河變色─談土石流

首頁 向上

學習加油站

土石流的預防

當土石流發生時,因主要的移動力是泥土的下滑力造成,所以推力很大,常會把房屋或其他建築物沖倒,造成居民傷亡,所以房屋最好不要蓋在山坡邊緣土石堆積很厚的地區。也應儘量減少山坡地的開發,因為當我們挖去山坡的坡腳時,會使山坡坡度變陡,使坡頂的土石失去支撐力而易於下滑。

 

但因土地有限,在人口密集的台灣,往山區開發的人愈來愈多,故近幾年來因土石流所造成的危害層出不窮,因為許多原本不該住人的潛在土石流危險區,仍住了許多人,所以有許多防範土石流造成危害的相關工程仍在進行中,例如防止山坡崩塌的各種護坡工程、防止河水及土石侵蝕的堤防和攔砂壩工程…,雖然這許多工程可以減緩或減少土石流的危害,但都需要有龐大經費的支持,並且對自然生態造成影響,然而其效果如何?是否能一勞永逸,不必每年都得編列龐大經費?

 

山高水急的台灣要預防土石流的發生是不容易的事,但卻有一些方法可以減少土石流的危害,比較不花錢的方式就是避開土石流危險區、保護森林、做好水土保持、減少山林的開發,要不然與自然搏鬥都是要付出相當代價的,所以如何適當開發,同時又能取得人與自然環境的平衡?就有賴所有人一起思考規劃了。

因上斿山崩造成大量土石堆積,加上雨水浸潤軟化而形成土石流,淹沒了河道、堤防及農田。

易崩塌坡地須經處理,以防止再次崩塌。

剛崩塌的坡地舖上稻草可防止雨水直接沖刷裸露的地表,以便讓植物能順利生長。同時圖中綠色砂包堆出排水構造以減少下層土壤吸收過多水分,避免再次崩塌。

房屋侵佔河道是很危險的,容易受洪水或土石流侵襲,造成災害。

減緩土石流直接對下游地區造成衝撃所建造的攔砂壩。

圖為已被砂石填滿的攔砂壩,若上游再發生土石流,已無法發揮阻擋作用。

土石流發生後,填滿溪谷,並將漸漸形成一個穩定斜坡,但大量土石仍對下游地區的住戶構成威脅,故圖中所示為挖掘土石的情形。然而挖除土石會使溪谷的風化侵蝕作用加劇,對減少土石流的發生並無多大幫助。